

作者:周桂美 池静思
身材不高,还显瘦削,看似平平常常的谈春林因数年如一日,悉心照顾病榻之上的养母而被人称作“难得的孝子”。
谈春林今年刚好60岁,是长兴县泗安镇禧祉村村民,现与87岁的养母黎氏生活在一起。平常,除了耕种自家几亩自留地,大部分时间在外替人挖树运树,挣钱补贴家用。迄今他在这个行当已坚持了15年,被公认该行当里的“老把式”。
挖树看起来简单,其实是一件力气活,既累又脏,因而当地很多人都不愿意干,而谈春林却坚持了十余载。按照他自己的说法,是因为干这个活,时间能由自己安排,便于照顾家里老人。
谈春林本姓秦,出生在长兴县太湖街道新塘村,兄弟姐妹共7人,他排行老三。小时候,家境贫寒。9岁时,经好心人牵线,他被本县泗安镇禧祉村村民谈发荣夫妇收为养子,改姓谈。
“进入新家后,养父母一直把我当作自己亲生儿子对待,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们的恩情。”谈春林告诉笔者,当时村子里不少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小伙伴,要么成天游人好闲,要么帮助家里干些农事杂活,而养父母则将他送进学校读书,学习知识。不仅如此,在日常生活上,养父母处处宠着他,除了读书,很少让他插手家里事务。因此,小伙伴们都很羡慕他。
几天前,笔者采访了谈春林?;?/font>未接触到他人,就被他一个举动感动了:当时,他半蹬着身体,手里握着一瓶牛奶,正专心地侍喂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(后得知是他的养母)。“平时帮人挖树,都是早出晚归,不能待在家里好好地照顾老母亲,利用工休时间,补偿一下对老人家的亏欠。”他向笔者这样解释。
娶妻生子后,谈春林没有像一般农村青年,成家就另立门户,而是继续与养父母居住在一起,一家五口,其乐融融。然而,这样美好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。在他孩子三四岁时,妻子不辞而别,离家出走,从此杳无音讯。突如其来的变故给了他巨大的打击,乃至很长一段时间都走不出痛苦的泥淖。也许是受到这次婚变的影响,谈春林此后不愿意再婚,而是要一人带着孩子生活,陪伴养父母。
看着他的这种生活状态,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心里都不好受,曾不止一次劝他带着孩子回老家,回到他们的身边居住。为了让谈春林放下思想包袱,亲人们还向他表示,他的养父母日后年龄大了,生活不能自理,如两位老人愿意的话,也可以过来,两家生活在一起。谈春林婉言拒绝了亲人们的好意,还对兄弟姐妹说:“父母有你们在身边照顾,我完全放心;养父母膝下无儿无女,一直把我当作亲生儿子,我不能离开他们,丢下他们不管。”
纵使生活不那么如意,但谈春林一直没有忘记养父母的养育之恩,也没有忘记曾在自己亲人面前许下的诺言。
6年前,他的养母不慎摔倒,造成严重骨折。虽经多方医治,但因年岁已高,身体没有恢复,从那以后一直卧床不起,日常生活基本不能自理。一年后,他的养父又突然离世。这样,他既要照顾病床上的80多岁的养母,又要去外面打工挣钱,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销。为了给自己减轻一点负担,他曾先后请了几个保姆来照顾养母,料理家务。均因养母脾气躁、难与外人相处,请来的几个保姆干了不久都辞工了。
由于长年卧床缺少活动,他的养母摔伤部位夜里经常痛疼??梢煌刺郏鸵泻白≡诟舯俜考涞奶复毫止窗锼茨?。这样,有时一晚上他要来来回回跑几次。后来,他索性在养母房间里支起一张简易的木床,以便能及时帮助她减轻病痛。
据一位知情村民反映,谈春林的养母爱吃馄饨,孝顺的他怎么忙也要抽出时间上街为她购买,而且每次都要购买一星期的量放到冰箱里,保证随要随取。
谈春林的老家距离养父母家不过20分钟的车程,但他平常很少回老家,即便像春节、中秋节这样亲人团聚的日子,回家也只是短暂的停留。他说:“其实,每次回老家也想多待会,好好与亲人聊聊天,叙叙情, 可一想到躺在床上的养母,孤孤单单一人,就很难安心地坐下来。”
“这个老太太(指他的养母),真是前世修来的福,遇上了这样的好儿子!”说起谈春林的孝道,周边村民无不啧啧称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