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文明,是一座城市的底气,长兴,在岁月的积淀和全体市民参与中,不断凝练出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的文明之风,行走在长兴的大街小巷,满城处处文明风,所见尽是和谐情。随着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工作的持续推进,长兴市民生活越来越幸福,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。文明长兴特别推出《和美长兴》系列专栏,一起寻找身边的美丽瞬间。
今天一起走进
和美长兴·榜样之美系列
去了解“长兴好人”黄锁强的故事
讲述人:黄锁强,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获得者,太湖图影度假区社会治理办工作人员。
在劳动路献血屋墙上,有一幅地图一样的五色“拼图”,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献血次数。桔色代表50次以上,浅红色代表80次以上,蓝色代表100次以上,紫色代表120次以上,红色代表150次以上,次数越多的颜色区块里,人数越少。
6月14日这天,我终于如愿从蓝色“搬”到了紫色区块,完成了我的第100次献血,这次献的是血小板。我选这一天,因为是世界献血者日,也正好是我坚持献血的第22年。
我叫黄锁强,是一名无偿献血者,也是一名退伍军人,现在是长兴县太湖图影管委会的一名基层工作者。
每一次去献血屋,我都会看看那张大“拼图”,看看自己的名字什么时候可以“搬家”,看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名字出现。
相比全血,医疗上对于血小板的需求量其实也很大,而且献血时花的时间更长。从检查到完成,大概要一个多小时时间,那天我一大早就从长兴赶了过来。
和献全血不同,献血小板的时候,我们的血液会在体外的机器上进行分离,之后除了血小板,其它的还会回输到献血者的体内。不过,目前县区还没有献血小板的设备。所以6月14日那天一早,有不少人像我一样,从德清、长兴等地赶来的。
身体素质好的话,献血小板的周期可以是一个月2次,献全血一般是要间隔6个月一次。
从0次到100次,从献全血到献血小板,身边常有人会问我,是什么让我这么坚持?
我觉得,就是一种对生命的珍惜吧。
我?;嵯耄业难?,不知道什么时候,在什么地方,可能会帮助到一个陌生人,这种特殊的血缘关系,让人特别自豪。
我们常说血浓于水,血脉相连。这份陌生的“血缘关系”,不是更值得珍惜吗?
特别是2012年我申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后,没多久就接到了长兴当地红十字会的电话,说是我的造血干细胞和一个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了,问我愿不愿意捐献?
我当时特别肯定和激动地说,当然愿意!并且开始按照要求规律生活,锻炼身体,生怕帮不了别人。
谁曾想,天不遂人愿,那位患者的病情突然发生了变化,马上捐献也来不及了。
那时候,我就在想,如果我能更早一点加入志愿者库,会不会是另一种结果?可惜,生命没有如果。
所以,在来得及的时候,我愿意分享自己的血液,去实现生命的奇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