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在我们的生活中,总有一些人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爱与温暖。画溪街道明门居民区就有着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好人——施裘雄,他长期坚持献血,用自己的热血为无数生命带来了希望。
39400毫升,小爱促大爱。施裘雄,1981年1月出生,中共党员,长兴县画溪街道明门居民区人。他是一名无偿献血者,也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。2002年1月23日,21岁日前一天,在当时做医生的女友——张会会影响下,第一次走上长兴人民广场的献血车,献血200ml。2015年开始献血小板,每半个月献一次,一年献18-20次,截止2024年8月底已献106次,累计献血量39400毫升,曾获得2018-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、2020-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、浙江省无偿献血之江杯奖等。每一次血液的流淌,都凝聚着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社会的责任。
90分钟/次,是责任与自律。在2014年3月的一次献全血中,从血站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,血小板对于一些重症患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,他毅然决定开始献血小板。献血小板的过程比献全血更加复杂和耗时,需要先将血液抽出,经过分离机分离出血小板后,再将其他血液成分输回体内。但施裘雄从不觉得麻烦,他总是按时来到献血点,耐心地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整个献血过程。2015年4月他完成第一次血小板捐献。据了解,血小板对身体素质要求也较高,为了保证身体素质符合捐献标准,施裘雄改变了不少生活习惯,同时在工作之余,不断地学习献血方面的知识,并养成了坚持锻炼的好习惯。在施裘雄家里,一摞摞的献血证和荣誉证书被他小心地珍藏在柜子里。
22年,随时待命。坚持献血22年,一开始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挽起袖子第一次献血,首次献血成功后,施裘雄内心有了一种莫名的自豪感,谈起坚持献血的动力,施裘雄微笑着说:“想着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,就一直做了。对于很多患者来说,血小板是救命的良药,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,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,只要我身体允许,这条公益之路我会一直走下去。”
多年来,施裘雄的献血之路从未间断。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,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,只要接到献血点的通知,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。有时候,他甚至会主动联系献血点,询问是否有患者急需血小板。他的这份坚持和奉献,让无数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希望。
“希望能用我微薄的力量,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”施裘雄说道。